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一届人大六次
会议文件(十七)
关于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08年2月19日在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财政局局长 陶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财税部门严格依法理财治税,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支出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88,864万元,比上年增收49,117万元,增长35.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983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0,583万元,增长22.8%,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33,057万元,增长42.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8,185万元,比2006年决算数增长40.1%;非税收入完成32,798万元(含一次性的国有林出让收入9,638万元、地震捐赠收入673万元),比2006年决算数增长48.1%。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8,02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支147,892万元,增长36.1%,比2006年决算数增支183,577万元,增长49%,(其中:剔除地震救灾专款64,715万元,实际增长31.7%)。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收支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和民生建设。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983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431,01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6,615万元,调入资金21,609万元,收入总计570,22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8,02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865万元,按上级要求增设预算周转金11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6,22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842万元,净结余382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上级专款下达较晚,当年难以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另外,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后,也形成一定数量的授权支付额度结余和已分未拨资金,需结转下年继续支付。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930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加8,703万元,增长166.5%,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9,150万元,增长191.4%;地方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6,99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7,763万元,增长40.4%,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12,068万元,增长80.9%。基金收支大幅度增加,主要是预算执行中国有林拍卖收益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基金收入入库7,367万元、上级专款增加4,329万元等。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基金预算收入13,9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59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310万元,收入总计33,836万元;基金支出26,992万元,调出资金2,33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513万元。由于部分政府性基金实行当年收取、次年支用的管理办法,故形成一定规模的结余资金,待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再作分配(市本级结余原因与此一致)。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00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5,022万元,下降16.7%,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14,944万元,增长148.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2,263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12,809万元,增长16.1%,比2006年决算数增支19,488万元,增长26.8%。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未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一些产业的发展离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25,006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438,04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768万元,调入资金15,421万元,收入总计484,23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2,26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85,583万元,按上级要求增设预算周转金10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6,292万元,其中:结转5,842万元,净结余450万元。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5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390万元,增长16.5%,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644万元,增长30.5%;基金支出完成4,39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735万元,增长20.1%,比2006年决算数增加1,429万元,增长48.1%。
市本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2,75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53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15,310万元,收入总计22,599万元;基金支出4,39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4,089万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基金结余4,113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决算数还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将在省财政厅批复我市2007年财政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07年全市财税工作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生财、聚财、理财的思路和机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狠抓增收,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一是2007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茶、林、矿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效益和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高,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级财税部门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辟财源,大力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狠抓财政增收。二是全市财税部门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加强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及时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在预算执行中适时对收入入库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收入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依法加强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和纳税户的清理核查,加大清缴陈欠税款的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是调整完善市对县(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规范性,进一步理顺市、县(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建立市、县(区)两级财政收入联动增长长效机制。四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非税收入增收措施,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2,798万元,比上年增收10,652万元,增长48.1%,增收额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32.2%。2007年,全市税收和非税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上级各项补助大幅度增加,财政实力增强。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2.4%,财政支出增幅达49%,创分税制改革以来最好水平。
(二)关注基层,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市对县(区 )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和规范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市级财力重点向基层、边疆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各县(区)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准确把握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积极向上汇报反映,上级财政加大了对我市的转移支付补助和资金支持力度。2007年上级财政对我市的各项转移支付补助236,545万元,比上年净增34,187万元,争取上级各项专项资金285,391万元,比上年增加127,671万元,两项合计增加161,858万元。通过上级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和各项专款的投入,进一步巩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成果,确保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把握重点,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大力支持经济加快发展。全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筹措和争取资金,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参与经济建设,加大对茶、林、水电、生物业等产业的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财政增收。争取上级经济建设专款51,586万元,带动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支持了全市交通能源、农林水利、教科文卫、生态环保、城镇发展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震后恢复重建项目。二是积极筹措资金6,321万元,支持了我市一批重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支持了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替代种植,服务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三是有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513万元,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四是市财政共筹措资金184万元,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5家配送中心、180家农家店建设,促进了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五是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到外国政府贷款5,000万欧元,以政府承诺、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向农发行、国开行贷款45,000万元,市级安排财政贴息资金3,0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困难。
(四)支持“三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着力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能源、人畜饮水、农业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数字乡村”工程、农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扶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口事业管理体制和农垦体制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及时拨付农村综合改革所需资金,全市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深入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二是积极筹集资金,通过搭建农民补贴网,将粮食直补250万元、良种补贴395万元、综合补贴5,484万元、水库工程移民补助590万元、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9,812.7万元、退耕现金补助817.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087.8万元等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了各项直补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有力支持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物价的稳定。三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采取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导资源配置向农业农村倾斜,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市级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511万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9,106万元,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适当集中资金,突出支持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整合扶贫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抗震民居改造、工程移民搬迁、扶贫异地搬迁、农村能源建设等资金14,565万元,以茶叶、烤烟、蚕桑等产业为重点扶持产业,实施新农村建设488个,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安排培训经费1,025万元,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十万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五)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初步建立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拨付使用与目标任务、绩效考评、工作激励、督促检查紧密结合的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209万元,确保了社会保险关系衔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职业介绍、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援助等资金需要。全市共为9,368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为679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为2,488人发放再就业培训补贴,17,415名农民工享受就业服务补贴,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减轻了就业压力。认真抓好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工作,全市共建立小额担保资金930万元,为1,22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贷款2,648.6万元。二是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确保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加强各项基金征缴和扩面,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2007年全市共征收养老保险金19,744万元、失业保险金4,288.6万元、医疗保险金22,071万元,争取上级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0,024万元、失业保险金省级调剂补助1,732万元,确保了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和低保家庭收入审查机制,加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的投入,拨付城镇低保资金5,034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保才保”。本着“低标准起步,重在建制”的原则,按每月人均补差30元的标准,全面启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投入,及时将省级补助资金8,422.1万元和市级补助资金522万元下达各县(区),并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29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通过实施集中供养和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形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6,724人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五保供养对象待遇,及时拨付五保供养补助资金,努力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及时足额拨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经费,确保各优抚安置对象生活补助资金的按时发放。着力解决残疾人困难,努力为残疾人谋利益、办实事,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和扶贫的力度,推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残疾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着“低标准、广覆盖、保大病,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的原则,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准备工作。四是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主动参与调查核实灾情,提高灾评的准确性,为救灾工作和救灾资金的分配提供客观依据。出台了《加强宁洱“6·3”地震救灾资金管理意见》,严格限定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发放程序等,加强对救灾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切实做到操作规范,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及时下达各项救灾资金62,351万元,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灾区的恢复重建。五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医疗救助制度。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县扩大到思茅、澜沧、宁洱、景东四个县(区),市财政下拨资金293万元。10县(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全市169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6%,农民缴纳参合资金1,692万元,市财政共拨付中央补助资金3,652万元、省级补助资金3,020万元、市级补助资金152万元,为参合农民核报医疗费用4,500万元,做到按时启动,参合群众当年受益。稳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1,762.8万元,加大农村医疗救助投入,做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其他贫困农民给予适当补助。六是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筹集第一期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80万元,120套廉租住房已交付城镇困难群众使用,筹集资金540万元,支持第二期廉租住房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实施农村民居抗震安居工程。七是稳步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启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住房补贴的发放工作,共发放工龄满25年(含25年)以上的职工的住房补贴1070.5万元,涉及122个单位、1,221人;补发退休职工住房补贴63人59.6万元,离休职工住房补贴44人68.5万元。八是认真做好以规范公务员(含参公管理)津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清理核实津贴补贴发放项目、标准和资金来源,制定了规范津贴补贴方案,保证规范公务员(含参公管理)津贴补贴工作顺利开展和津贴补贴的兑付。全市共兑付津贴补贴7,582.6万元。
(六)统筹兼顾,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支持边疆“解五难工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2007年全市教育投入93,140万元,比上年增长9.5%。市级安排教育切块资金 2,0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配套,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争取上级“两免”经费补助4,350万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7.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春季学期15.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秋季学期扩大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生计27.3万)。提高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补助范围,投入资金3,275.9万元,对一般贫困家庭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5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助350元,对民族中小学和少小民族学生增加了补助,民族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助350元,全市10.8万中小学生得到生活补助。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费资助政策,投入资金684.3万元,对所有在校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继续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上级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补助2,277.8万元,全市共排除中小学危房8.4万平方米;投入农村远程教育资金784.04万元,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覆盖了10个县(区),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支持医疗卫生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2007年全市医疗卫生投入44,793万元,比上年增长38%。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卫生服务网络整体功能,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市仅村卫生室的建设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53万元,新建村卫生室292个。加大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力度,及时下拨中央和省、市级补助资金329.9万元,为群众解决“病有所医”问题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重大疾病医治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市级财政拨付疾病防治经费1,004.3万元,(其中: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410.3万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和我省“一办法六工程”,打好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三是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工作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在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等基础上,对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行试点。上级补助我市计划生育经费593.7万元,市级财政安排计划生育专项经费741万元,重点安排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药具和农村计划生育手术费补助和人口出生干预试点,顺利通过国家计生部门对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验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工作机制的转变,全市1,477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到一次性奖励,13,546名小学生和4,059名初中生享受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义务教育“奖学金”,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特别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市级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科技经费519万元,继续实施“2131”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打造文化精品、科技普及推广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着力解决农村群众“收广播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五是着眼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007年全市公共安全支出32,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落实政法部门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中央政法补助专款项目,政法部门的办案装备、办案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多渠道筹措禁毒经费,扩建了市、澜沧、孟连三个强制戒毒所并投入使用,支持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展。
(七)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定出台了《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市本级预算编制工作规程》等制度和办法,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以及监督管理等预算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内容、程序和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调整完善市对县(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了《思茅市对县(区)“十一五”财政管理体制方案》,进一步理顺市县(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简化和规范年终结算事项,基本维持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各县(区)的既得利益。新财政管理体制的出台,为逐步建立市、县(区)两级财政收入联动增长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市、县(区)财政部门加强调查研究,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认真解决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理顺税收征管关系,确保了新体制的贯彻落实。三是全面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以“金财工程”建设为技术支撑,在全省十六个州市中,率先在全市10县(区)推广使用新的《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系统》软件,切实加强预算基础工作,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和信息化水平。10县(区)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国库改革工作完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云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在全市推广上线运行。通过国库制度改革,规范预算执行程序,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问题,加强了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益,防止或减少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继续加强政府采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程序,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2007年全市累计完成采购预算20,33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8,497万元,节约资金1,837万元,节约率为9%。继续加强 “收入两条线”管理,以财政票据和稽查为手段,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机制,努力做到“收支脱钩”、“收缴分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四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出台了《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关于对宁洱6.3地震救灾及恢复重建物资实行政府采购的意见》等,对国债资金、教育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恢复重建资金等实行跟踪问效,加强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全程监控管理,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专项资金调研,摸清了各类专项资金到位及使用效益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全面开展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通过清查,基本摸清了资产总量和分布状况,初步建立起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六是依法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探索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高效规范的财政、财务新秩序。
2007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在过去几年财政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几年来,通过积极开辟新财源,拓宽增收渠道,努力构建财政增收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财政实力不断壮大;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整完善市对下财政体制,努力争取各项转移支付补助,县乡财政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各项财政改革继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来,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相继登上了5亿元、6亿元和11亿元的台阶,从2004年的50,69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983万元,年均增幅为29.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十六个州市中的排名上升了一位,实现了三年超10亿元、翻一番的目标;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2004年的248,98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58,022万元,年均增长30.9%,财政收支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经济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财政收入增长受投资拉动的影响较大,工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小,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大,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财政增收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县乡财政财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加上历史欠账较多,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县乡财政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压力仍然较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三是财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资金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财政改革离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预期目标尚有差距。四是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加大,清理化解政府性债务工作十分紧迫。五是一些干部的素质和作风与新时期财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财政发展,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按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要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狠抓财政增收,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三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建议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地方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一)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28,750万元,比2007年快报数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61,415万元(含上级专款预计,下同),按可比口径,比2007年快报数增长12.2%(如含地震救灾专款,实际增长0.6%)。
全市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128,750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413,102万元,上年滚存结余6,224万元,计划调入资金19,239万元,收入总计567,31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61,41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00万元,支出总计567,315万元。收支平衡。
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基金收入69,074万元(主要是从2008年开始,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预计61,883万元,市本级原因同此),上级补助收入14,622万元,上年基金结余4,513万元,基金收入总计88,209万元;基金支出83,584万元,调出资金8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536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2008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0,006万元,比2007年快报数增长2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4,641万元,比2007年快报数增长2.6%。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30,006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413,346万元,计划调入资金13,191万元,上年滚存结余6,292万元,收入总计462,83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4,64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67,744万元,支出总计462,38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50万元(主要考虑用于弥补县级历年赤字)。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收入61,750万元,上年基金结余4,113万元,上级补助14,622万元,收入总计80,485万元;支出65,114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1,24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123万元。
2008年,预计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规范调整非税收入管理等财税政策、加强税收征管也会增加部分财政收入。但是,国有林拍卖收益和地震捐赠收入等一次性收入减少,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支持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都将不同程度地减少财政收入。综合分析,预计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可能会下降。同时,加强“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等都需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了2008年经济增长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加大治税管费力度等因素,财政收入增长按照高于GDP的增速来安排。2008年市本级财力预计没有大的增加,规范津贴补贴、正常的人员经费增支给市本级财政造成了比较大的支出压力,调入资金平衡预算的难度也增大,因此,除必须安排的部分重点项目外,市级预算支出主要用于保障人员工资和各项津贴补贴,保障机构的运转和必要的工作经费。2008年的预算草案,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有增有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的原则,是积极进取和务实稳妥的。
四、2008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2008年,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诣社会的要求,加强调控促发展,拓宽思路抓增收,优化支出保重点,改善民生建和谐,改革创新增效益,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各级财税部门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项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确保财政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严格执行减免税政策,努力培植、巩固财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征管效率,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非税收入政策体系,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足额规范地收取“两权价款”、国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国有资本收益,积极探索和推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方式改革,研究落实土地收入各项政策,确保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本级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使这些非税收入真正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
(二)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协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抓好思茅、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景谷3个试点县(区)发展规划的实施,逐步形成重点县率先发展、一般县加快发展、贫困县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用好财政贴息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我市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和烤烟、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文化、畜牧水产养殖、流通服务业等骨干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开发,大力培植财源,以经济发展带动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发展条件。积极筹措资金,通过继续安排财政贴息资金(2008年市本级财政安排贴息资金5,000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更加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水利、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突出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增加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突出民生财政,着力解决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让全市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补助、资助政策,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重大疾病医治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195个;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标准。继续支持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传媒等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政法部门执法条件,支持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继续做好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资金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及平安和谐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建设。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的实施工作和相关政策完善工作。
(四)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抓好惠农民心工程。按照中央关于支农投入“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2008年全市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62,872万元,比上年增长9.3%,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茶叶、蚕桑、烟草、核桃、咖啡、橡胶、松脂等特色产业,着力搞活农村经济;加大新农村投入,力争试点村达150个以上。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事业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的新机制。加强农民补贴“一折通”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把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支持,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支持“兴边富民”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质量。着力推进开发式扶贫,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继续推进农村综合试点改革,以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为突破口,按照“清理、锁定、控制、化解”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妥善清理、化解基层政府性债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财力支撑。
(五)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好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问题,解决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理顺税收征管和财政分配关系,建立完善市、县(区)两级财政收入联动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全市10县(区)中全面启动和推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加快财政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全面实施和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努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衔接、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预算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强预算约束,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非税收入集中缴库制度,积极推行公务卡试点工作,集中开展“小金库”清查,加快建立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加快全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和“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二期建设任务。围绕“扩大规模、健全制度、理顺机制、促进规范、发挥功能”五项任务,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事前和事中监督,重点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问效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努力规范执业行为。三是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下决心做好“减法”,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出国”等一般性支出,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巩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成果。2008年,中央和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进一步吃透省对下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和“六奖一补”政策的精神,积极反映汇报,争取得到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和各项专款,提高我市各级财政的保障能力,巩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成果,更好地支持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七)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变被动“埋单”为主动服务,树立良好的财政干部队伍形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人大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做出新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