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交通运输及机械燃油废气、厨房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产生的扬尘、氨气、硫化氢,在垃圾的转运、运输、倾倒、填埋和取土场的取土、运土、覆盖、碾压过程产生地面扬尘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员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设施浓缩液及车辆清洗废水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填埋场渗滤液在防渗层破损情况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在道路修筑、场地平整、挖填筑坝及建构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碾压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运营期项目垃圾转运车噪声等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旱厕粪便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污泥及废活性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对项目区内植被进行全面清理,对项目区内植被破坏,对区域内的动物数量、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场区污水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发生泄漏,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防渗层破裂或失效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粉尘主要通过洒水降尘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防治;燃油废气主要通过采用环保型设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进行防治;装修废气主要通过采用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进行防治;厨房油烟主要通过设置抽油烟机进行防治。运营期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焚烧或达到标准要求后排放;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调节池加装覆膜系统,调节池浮膜系统设置两个排气口,每个外排通气管出口前设置一个活性炭吸附柱,调节池恶臭经活性炭吸附除臭后外排;在填埋库区及渗滤液调节池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填埋场作业采取雨污分流措施,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加强防渗工程的施工监理,在防渗工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并对施工全程进行监理,详细记录,以报告形式存档,用于后期环保竣工验收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监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项目设置有1个140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1个5m3化粪池,1套85m3/d渗滤液处理站,填埋场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填埋场渗滤液一起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再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南垒河。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好源头控制措施,对填埋场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做好防渗,防漏工程,同时项目渗滤液收集管道注意防泄漏、跑冒的检查的修补,防治污水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一旦发生管道泄漏、防渗层破裂,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加急进行维修,同时对泄漏的废水进行拦截、回收、转移,以防止污染地下水。场内做好雨污分流;做好分区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填埋区及调节池等,根据设计,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评价将项目占地区分为重点防渗区、简单防渗区及不防渗区;建立地下水监测管理措施,建设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掌握厂区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应对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确保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不会影响周围地下水环境。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填埋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而造成噪声扰民;选择低噪声设备,日常加强设备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怎大噪声影响;于填埋库区周边设置10m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优先选用高大乔木种,在库区周边形成隔音屏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填埋场职工的劳动防护,适当配备防噪耳机,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产生废土石均可回填利用,少量堆存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绿化覆土消耗,无永久弃渣产生;建筑垃圾不可随意丢弃,应当分类收集,其中可回收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当地城建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暂存于垃圾桶内,自行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最终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调节池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及污泥收集后全填埋于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集中收集至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建设项目为减小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组织应按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工程实施计划,建设截洪沟、垃圾坝,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场内冲刷地表和拦截流失的泥沙。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施工期产生的厂区清基弃土堆置在选定的堆土场内,以备作为垃圾覆盖土利用,在进行弃土前对弃土堆土场进行处理,设置临时拦挡和截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在填埋场周围设10m宽的防护林带,并设置6m高的铁丝网,减少漂浮物散失的同时,改善场区生态环境。同时对进场道路两侧和管理区进行绿化。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