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民政局关于印发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民政局:
现将《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民政局
2022年4月25日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原则,加强理论、政策、制度和实践创新,强化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丰富和拓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内容,帮助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解决生活困难、监护、教育和发展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其他受侵害现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权益优先和利益最大化。把实现和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预防和减少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为面临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的未成年人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困境未成年人解决生活、监护、教育、发展等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积极推动完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发展的有关法治建设,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加快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
(三)坚持家庭尽责。强化家庭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发展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大力支持家庭提高抚养监护能力,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四)坚持社会参与。积极孵化培育有关社会组织,动员引导广大企业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三、建站方式和标准
(一)人员配备。以现有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骨干,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各类服务人员,组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本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设站长1名,配备1-2名工作人员,站长原则上由儿童督导员兼任,负责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场所设置。依托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现有的场所设施,统筹使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站经费,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和服务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统一悬挂标牌。
四、工作职能
(一)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发现和报告机制
1.对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实行全覆盖,建立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档案,重点了解掌握困境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基本情况,早发现、早预防。对有可能受到侵害或者面临重大困难,需要提供保护的困境未成年人,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协调民政部门实施救助保护。
2.积极发动群众,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的,主动向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报告信息。强化村委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特殊职业人员及亲友的发现报告义务。教育部门对在校困境未成年人,各类医疗机构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被遗弃未成年人,应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民政部门。
(二)建立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乡、村、组三级响应机制。如遇特殊情况发生,按照属地管理、分类施救原则,快速响应,及时提供教育、医疗、司法、报警查询援助和生活救助服务等保护。
(三)建立动态分类评估机制
1.科学划分困境未成年人风险等级。根据困境未成年人受困(伤害)程度,制定困境未成年人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2.开展动态筛查分类评估。依据未成年人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对排查、报告的未成年人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对高风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走访和调查评估。
3.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台账。根据排查、筛查和评估情况,按未成年人困境类型和评估风险等级建立台账,建立社区困境未成年人基本信息档案,与教育、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等多部门联合建立辖区困境未成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为制定相应的救助保护工作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四)建立家庭监护干预和服务机制
建立乡、村问题家庭预防干预服务档案,提升家庭监护能力,预防流浪乞讨、监护缺失、失学辍学、家庭暴力、遗弃等问题发生。网格员、公安民警等人员定期走访问题家庭和流浪未成年人,约谈监护人,对问题家庭进行监护指导和干预,对监护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查评估,对法定监护人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视情况予以劝诫、制止;对不听劝诫制止的,报告公安机关进行训诫、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司法程序追究监护人的相应责任。
(五)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帮扶机制
根据困境未成年人的风险等级,实行分类帮扶。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完善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生活救助制度。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对其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或临时生活救助。通过项目、资金扶持、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等扶持措施,帮助16周岁以上的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摆脱困境。帮助困境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建立未成年人辍学、失学信息档案和通报制度,由学校、家庭或监护人共同做好劝学和不良习气的矫治工作。对低保及因大病、突发事件致贫家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申请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时予以优先考虑。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境未成年人,由政府统筹安排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六)建立培训、宣传服务机制
分别对村委会及不同的参与主体,进行儿童权利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生活技能、疾病预防、防拐报警知识、自我保护等培训。设置宣传专栏增加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充分营造爱护、尊重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五、工作对象
主要包括正在流浪乞讨,或有流浪乞讨经历,或被拐卖、拐骗、胁迫、诱骗、利用乞讨以及从事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因监护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残等原因造成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关爱的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因家庭贫困难以顺利成长的未成年人;以及自身遭遇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
六、推进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将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工作的各项任务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进行分解落实,由各部门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并抓好组织落实。各村要按照网格化、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组织指导做好入户走访、排查摸底、监护干预、帮扶转介、心理疏导、档案管理、跟踪回访等工作,履行法律赋予的监护责任。要明确乡、村干部具体负责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工作,建立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络机制,及时掌握上级要求,反馈基层信息。
(二)强化保护责任。进一步明确家庭在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依法履行第一保护人职责和义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尊重和平等对待未成年人,确保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各类保护对象进行入户走访、摸底排查。根据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需求,社区可以提供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监学服务、心理疏导、政策咨询、帮扶转介等针对性服务。
(三)鼓励社会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工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搭建参与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制度体系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热心人士提供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服务。
(四)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友善、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提高道德素质,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
说明:
此标牌均为钛金板底,字样均以提供的素材制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XX县XX乡镇(街道)”字体为“方正小标宋简体”,加粗。字体居中布置。
工艺:腐蚀烤漆字。
外框尺寸:40CM*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