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立足边疆多民族聚居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示范区建设年度任务、统计监测等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层层抓落实。强化思想引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强化制度保障,编制实施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落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已成为江城各民族的共同心声。
持续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把兴边富民行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促进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接续有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落地见效。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5个示范乡镇、33个示范村(社区),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过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所。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学龄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落实“童语同音”项目,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深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双百工程等民族文化项目14个。创作《边地情深》《遥远的山寨》《人走茶不凉》等文艺作品,编纂出版《江城民族志》等,精心打造《密么密萨》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宣传。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惠民工程、民生实事工程、凝心聚力工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共建共创机制,以“十一进”创建工作为载体,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党员、国民教育体系,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组、进军营、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进医院、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活动。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建好用足江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主题广场、街道、步道)、线上线下等阵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成功创建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单位、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8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322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2021年12月,江城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平安法治江城建设。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安全屏障,形成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修订完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和“法治边关行”等活动,全县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涉及民族因素各类矛盾隐患排查调处,定期召开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