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通知-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人民政府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1001-/2022-1130003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2-11-30 16:32:04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普政办发〔2022〕10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17

        (此件公开发布)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实际,制定《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十四五时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指南,是制定相关有效衔接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统领。

        《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共10个县(区),其中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直过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是《规划》编制的重点关注区域范围。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彻底消除了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风貌的起点。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一体推进的有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保持脱贫攻坚现有帮扶政策的连续性,以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助推乡村振兴,又要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通过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起防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一、自然资源环境概况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临红河玉溪,西接临沧,南连西双版纳,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约486公里,澜沧江纵贯全境,1个国际性口岸、1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17条边境通道,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根据2022年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山区占98.44%,耕地面积42.13万公顷,林地面积323.91万公顷,草地面积2.40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59%,国土、林地和热区面积均居全省之首。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澜沧江、李仙江、怒江3大水系,600多条大小河流,水能蕴藏量1500万千瓦,风能蕴藏量22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930.3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300亿度,电力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是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富集,全市已探明有金、铜、锡、铅、锌、钾、岩盐等20多种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金储量排在全省首位,江城钾盐矿是全国唯一的可溶固体钾盐矿,储量仅次于青海,达2000多万吨。生物资源多样,有高等植物5600种、动物1496种,2018年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成为中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基地,景东县成为全国首个挂牌的TEEB示范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564.34亿元增加到945亿元,年均增长7.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8亿元,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300亿元大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分别达32658元、1236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64,差距逐渐缩小。

        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0.5万,少数民族人口147.16万,占61.19%。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思(思茅)宁(宁洱)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跻身全国首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市城镇化率40.5%

        第二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554.86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别为48.29亿18.64亿6.89亿元和21.97亿元;涉农整合资金94.52亿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3.61亿元;集团帮扶资金13.5亿元;土地增减挂钩到账资金11.1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0.64亿元;金融信贷资金投入275.62亿元。2020年末,全市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中深度贫困村295个),41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彻底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见附件1,附件2

        一、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党政同责促攻坚要求,市、县(区)、乡(镇)党委和政府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双责任、双推动、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联深度贫困县,带头挂牌督战,带头遍访所有乡(镇),在一线部署任务、推进工作、解决问题。35名厅级干部分别挂县包乡帮村,103名县处级干部驻乡督导,1180家市县乡(镇)单位定点扶贫,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挂包帮双向全覆盖。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选拔干部,388名脱贫攻坚实绩突出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数量居全省前列。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在全省率先推行电视问政,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问能、问效、问担当,各县多轮交叉检查,形成了全市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向贫困发起总攻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目标导向,着力于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1805人、农村危房改造35.3万户,解决158.3万人住房保障问题。圆满完成全面改薄任务,10个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4%,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县级公立医院、103个乡(镇)卫生院和所有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标准从2016年的年人均2700元提高到4620元,兜底保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于发展产业促进增收

        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总抓手,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升级、三产抓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实现产业有效带动全覆盖。聘请28名院士作为政府顾问,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院士科研平台及专家工作站共52个,其中,省级院士站9个、省级专家站6个,市级院士站8个、院士团队科研平台6个、市级专家站23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在全国率先推行GDP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第一家发布GEP核算成果,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230亿元。获有机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省第1位,其中,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在全国率先发布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茶十项标准,在全省率先成立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茶品牌多次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咖啡荣获中国农业区域品牌10,墨江紫米、江城坚果上榜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产品分别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茶、名果、名药材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GDP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翻番,GDPGEP双核算、双考核、双提升机制走向常态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四、坚持软硬件两手抓,着力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举全市之力大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综合交通、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市政设施的全面升级。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景东至文东、墨江至临沧、思茅至澜沧等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约1000公里,市中心到县城2.5小时交通时空圈加快形成;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和通客车率达100%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实现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澜沧景迈机场建成通航,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跨入双机场时代。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黄草坝大型水库通过水利部技术评估,累计新增蓄水库1.72亿立方米,十三五末,有效灌溉率达30.4%,全市203.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通信网络全面提速,4G网络和光纤宽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商用网络不断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建制镇一水两污设施建设、农村七改三清工程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五、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着力于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变要我脱贫我要脱贫,把脱贫对象变为扶贫力量。通过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融合,把群众带起来;激发志气和素质提升并重,让群众动起来,全市建立起了干部有党校,群众有新时代讲习所的干部群众大培训格局;政策宣讲和走访慰问齐抓,使群众勤起来;产业带动与技能培训结合,促群众富起来

        六、坚持团结奋斗,着力于创新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新机制

        大力弘扬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奏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合唱。丰富拓展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内涵,从一个家庭帮一个家庭的模式,上升到一个村寨帮一个村寨、一个乡(镇)帮一个乡(镇)、一个县(区)帮一个县(区)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市级层面强有力统筹,从率先摘帽县及市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由厅级干部带队,组成宾弄赛嗨互帮互助工作组,派驻到未脱贫摘帽县督促指导,确保所有贫困县如期高质量摘帽。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集中攻坚行动,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所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了千年跨越。加强与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中国宝武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等5个中央单位、32个省直单位定点扶贫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9个贫困县,华能集团安排13.5亿元资金帮扶澜沧县拉祜族、佤族2直过民族脱贫,127家民营企业、商会结对帮扶213个贫困村,形成了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第三节  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

        十三五末,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历史性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全市十四五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新的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将面临困难挑战。

        一、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面临良好机遇

        (一)四个不摘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政策机遇

        国家统一部署设立年过渡期,明确脱贫地区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投入、兜底救助、民生保障、产业就业、东西部协作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政策保障机遇。

        (二)两示范一胜地定位为乡村建设带来战略机遇

        云南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和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发展定位,指明了全省和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跨越发展,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新机遇,注入新活力。

        (三)新发展格局催生产业转型发展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老铁路开通,国家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推动现代林产业、旅游康养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高质量发展,茶叶、咖啡、水果、蔬菜、坚果、中药材、生猪、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产业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发展基础不够牢靠

        目前,全市虽然解决了困扰几千年的历史贫困问题,但仍然面临三农发展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等问题。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新建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饮水安全设施等因灾受损时有发生,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支撑能力较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防止返贫致贫风险压力较大。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二)脱贫攻坚期间遗留的各类风险问题亟待化解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工作对象由贫困群众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由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由精准脱贫转向促进发展,如何加强后续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各项政策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对产业扶贫市场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金融扶贫产生负债的风险、财政过度透支的风险、政策依赖形成的道德上的风险,缺乏足够的应对政策措施;对老人、病人、残疾人等失能人员、弱劳动能力人口等弱势群体提出帮扶的举措比较单一,探索系统性、社会化长期支撑的保障性措施不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三)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乡村无能人管事、无钱办事,干部思想观念落后、能力不强、本领不高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党员老、弱现象突出,学历层次偏低、带动发展能力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四)群众的内生动力仍需激发

        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部分脱贫地区群众受教育年限短,总体素质偏低,专项技能缺乏,市场意识、积累意识、竞争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弱,努力改变农村低收入人口安于现状思想和传统观念,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特别直过民族的市场竞争能力、积累意识、发展意识和人口综合素质还需长期努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实现共同富裕新生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设立五年过渡期,科学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以农村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长效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扎实推进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建设,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接续推进脱贫县、脱贫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重作用。优化协作帮扶和对口帮扶机制,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绿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统一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生态和资源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两屏两廊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

        四、坚持政策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

        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连续性,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增强脱贫稳定性,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充分调动农村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推进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思想观念转变,鼓励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切实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力争2025年末,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区域性发展短板基本补齐,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基础全面夯实。

        一、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拓展

        坚持把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放在压倒性的位置来抓,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脱贫成果,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推动配套出台的政策文件落实落地,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平稳有序地衔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促进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到2025年,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区域性发展短板基本补齐

        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逐县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发展能力。聚焦38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促进融合发展。对4个边境县44个沿边行政村,依托生态景观和资源禀赋,全域规划、连片打造,突出特色、形成示范。

        三、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乡村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显着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可持续增收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行政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四、脱贫地区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逐步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科学、稳妥、有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基础。

        、脱贫地区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推行村党组织大岗位制,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增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推进农村婚俗改革和殡葬习俗改革。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健全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面落实一平台三机制,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十百千工程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村庄规划、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等主要工作任务落实,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第一节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把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增粮措施,加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法配套、精细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杂交稻旱作等技术运用,全面提高粮食单产。落实好国家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挖掘粮食生产潜能,大力发展晚秋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有条件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复种指数。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和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优质粮加工,配套收粮储粮设施,推进品牌化营销,延伸产业链。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意识。到2025年,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21万吨以上。

        第二节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全面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坚决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特别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的脱贫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全面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

        全面运用全省统一建设的困难群众救助平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方面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及时发布返贫致贫预警信息,及时开展申请事项的审批办理,全过程跟踪落实,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实施精准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市级负责做好农户申请事项督促办理,按月分析调度。县(区)负责按月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疑似对象,完成政府托举,对申请事项进行实时监测、适时督办。乡(镇)负责救助平台的推广使用,及时审核受理申请事项等工作。村(社区)负责指导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帮助群众通过自己举手或他人代举的方式申请诉求,协助开展申请事项入户调查核实等工作。市、县(区)相关行业部门要及时反馈系统预警信息,开展申请事项的审批办理,全过程跟踪落实。

        二、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

        通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加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统筹推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电商等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面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优选富农产业,提升对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帮扶带动作用。重点推进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倡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建立多种合作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村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按照分片包干原则,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项目提供人才、技术、培训服务等保障。

        三、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机制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联合或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建立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力争用23年时间使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0万元以上;到2023年,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村达10万元以上,收入20万元以上村稳固提升。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存量,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解决基层组织无钱办事问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经营性资产。

        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通过资产运营型、资源开发型、资本运作型、金融投资型、项目带动型等模式,采取盘活资产运作、发展特色产业、资产转化增收、村企共建合作等措施,对村级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采取村级集体直营、承包、租赁、外租、参股、税收分成、资产置换等有效实现形式,提高村级集体资产利用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全面落实扶志扶智培训就业全覆盖机制

        通过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坚持富脑袋富口袋并重,创新帮扶实践载体,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在打牢基础教育根基的同时,推进职业教育普及,使思想引领与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相结合,探索文化+技能+生活+信心的培训模式,首先解决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信心,再解决发展生产的技能。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推行技能培训、以工代赈代训模式,让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转移就业、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等项目,优先满足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全覆盖,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脱贫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

        第三节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

        十四五时期,结合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部署,依托全市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一圈一带三廊道多庄园一圈即城市近郊经济圈,一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示范带,三廊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泛亚铁路中线对外开放经济走廊、澜沧西盟区域经济走廊及哀牢山、无量山片区景东镇沅景谷两山绿色经济走廊,多庄园即建设以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庄园)区域经济发展主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建设工程。2025年,全市力争建成10个以上示范乡镇、100个以上精品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力争每个县(区)有1个乡(镇)列为省级示范乡(镇)、10个村列为省级精品村、100个村庄列为省级美丽村庄。

        一、实施重点和区域

        (一)城市近郊经济圈。以县(区)城市规划区外的城郊接合部村镇为重点,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田园风貌、彰显乡村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的原则,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规划打造城郊融合型、产业聚集型、文旅融合型的示范村镇。强化用地规划布局,严禁在城郊接合部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最大化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满足示范村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

        (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示范带。4个沿边县16个边境乡镇44个抵边政村(社区)为重点,统筹实施兴边富民、边境中心城镇建设和守边固边工程,打造一批稳边固疆型示范村镇;按照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标准,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精品村。

        (三)三个经济走廊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泛亚铁路中线对外开放经济走廊,以建设口岸城市为重点,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物流中心为平台,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型的示范村镇。依托澜沧孟连西盟区域经济走廊,以景迈机场为平台,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为抓手,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型的示范村镇,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哀牢山、无量山片区景东镇沅景谷两山绿色经济走廊丰富的生态资源,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建设和两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有机农业、休闲旅游业、森林康养、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打造一批集产业基地、休闲旅游为主的产业聚集型、生态宜居型、农旅融合型的示范村镇。

        (四)多庄园建设。依托各县(区)的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以城郊接合部、旅游风景区、公路沿线区、边境地区的自然村(组)或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产业园为重点,以点连线的规划布局,建设以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庄园,催生美丽经济新产业,打造一批生态优美、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村庄。

        二、建设标准和措施

        (一)示范乡镇。以乡(镇、街道)为单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镇服务功能和品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发展一乡一特乡村产业为核心,建成集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为重点,引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布局加工产能,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逐步配套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镇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每个县(区)选1个乡(镇)列入示范乡(镇)。

        (二)精品村以行政村(涉农社区)为单元,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重点,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基础牢、环境优、治理好、生活富的精品村庄。要以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建设边境小康村为重点,打造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特色产品。推进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持续增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推行积分制、红黑榜制等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三)美丽村庄。以自然村(组)为单元,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重点,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和农耕文化保护,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

        第四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培育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强化政策、项目、资金、工作支持,全面推进澜沧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墨江、景东、江城、孟连、西盟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促进整体区域高质量发展。2025年,实现重点帮扶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见附件3

        一、科学精准谋划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实际,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四个不摘要求,打牢重点帮扶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实基础目标,落实好《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统筹支持指导。各重点帮扶县结合县域实际,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的明确特色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后扶、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守边固边强边等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实现乡村振兴。

        二、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负责总则,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对标国家、省、市实施意见明确的帮扶支持政策,强化工作统筹,督促市级各部门履行职责,整合资源要素,细化支持政策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建设,推进工作落实。重点帮扶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指挥,履行党政同责主体责任,集聚资源要素、部门协同、集中力量、统筹协调、突出典型示范,确保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政策优先支持、工作优先落实。

        三、加强后续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进度跟踪、绩效评价等监测评估工作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监测评估。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等纳入各级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台账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统筹开展双月调度,定期开展监测和绩效评估、及时反映实施方案落实进度、总结成效和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家和省级的统筹安排,将动态监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估。

        第五节  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立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五年规划、两年集中投入、三年初步建成、后两年进一步巩固提升的方式,稳步推进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边境县44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到2025年,把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级协调推动、州(市)统筹谋划、县(市)具体负责、乡()村主抓落实的原则,各级部门明确职责任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合力推进方案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市级统筹,指导4个边境县编制方案,定期研究推进,抓好工作落实。边境县为边境小康村建设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依据村庄规划做好每个村的项目建设方案,乡()、村(社区)组织好具体项目的实施。

        二、补齐发展短板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编制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方案,统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补齐4边境县44沿边行政村发展短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全面补齐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底实现沿边行政村(社区)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供电可靠率达到97%,动力电100%,同网同价100%。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沿边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实现所有沿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末,沿边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水平达到10万元以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储备幼儿园建设,确保三年内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公办,自然村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都建有综合性公共文化场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末,实现边境行政村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农村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24年末边境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处理率达到70%

        三、提升现代化水平

        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边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特色旅游、边境贸易等壮大乡村产业;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24年底,全市沿边行政村全部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边防基础设施及装备投入力度,提高管边控边能力,充分发挥技防、人防作用,构筑边境安全稳定屏障。大力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宪法、法律、国家纪念日、国家安全意识等内容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到100%、认知率达到90%,认真实施科技兴农行动,不断提升边民综合素质。加强边境行政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标准化比例达到100%,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逐步增强,沿边一线治理能力显着增强,形成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边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

        第六节  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现行规划体系以及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树立城乡融合、多规合一、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以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980个行政村为目标,全力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村庄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提供法定依据,切实解决村庄规划缺失、落地性弱、管控乏力,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一、强化村庄规划科学性和约束性

        强化山区生态屏障功能,提升坝区发展效能,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统筹乡村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守边固边类等类别,以行政村为单元,分村域、自然村(集中居民点)两个空间层次,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的顺序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实地调研、现状分析,多方听取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顺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尽可能多地保留乡村原有地貌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

        村域注重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和规模以及其他目标和指标,并优化空间格局、国土空间用地布局,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土综合整治、防灾减灾等内容。自然村(集中居民点)突出对农村建设空间重点内容的细化和安排,包括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风貌引导、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

        二、优化村庄建设和管理

        围绕20总体要求和五大振兴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围绕不搞大拆大建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总目标,严格规划管控,确保村庄规划的权威性,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许可不动工。

        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庄规划实施监管机制。落实各级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村庄规划管理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强化联审联批机制,建立完善规划建设专管员制度,打通审批通道,强化规划监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要联合主动作为,畅通审批通道,解决村民合理宅基地建房需求。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违规建筑查处机制,坚决依法依规查处大棚房等违法违规建筑,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行为。

        第七节  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民族团结的乡村社会

        一、夯实乡村基层治理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制定基层政府权责清单,推进农村基层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能,加强一门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搭建便捷、高效、节约直通车。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村民小组干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提高村务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要求。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机制,加大源头预防、滚动排查、多元化解等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二、构建乡村公共安全体系

        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防范和整治乡霸、村霸问题,围绕恐爆枪、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校园暴力、传销、拐卖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防和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持续推进强边固防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边境稳定、边疆安宁。

        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和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爱山护林、生态庭院、致富能手、模范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农村干部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民族团结进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常态化开展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和突出问题治理,引导群众远离赌博远离毒品增强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发挥好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提炼总结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优秀事迹,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十四五时期,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全面落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六大工程,实现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力争到2025年底,年均增速、收入总量均持续超过全省、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牢牢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1     十四五时期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增长指标

        指标

        2020

        2024

        2025

        ——

        收入

        年均增速

        收入

        年均增速

        人均纯收入

        11555

        21966

        19%

        25920

        18%

        收入构成

        收入

        占比

        收入

        占比

        经营性收入

        4904

        9861

        44.89%

        11724

        45.23%

        工资性收入

        4930

        10104

        46%

        12053

        46.5%

        财产性收入

        170

        395

        1.8%

        518

        2%

        转移性收入

        1551

        1606

        7.31%

        1625

        6.27%

        第一节  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

        立足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提高基地化率,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开发。财政性投入资金形成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产业帮扶全覆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争到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经营性收入达11724元以上。

        一、巩固提升特色种植养殖业

        围绕构建现代绿色化产业体系,推进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和中药材、果蔬等高标准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有机产品标准体系,推动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建设有机茶叶基地,按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要求,力争到2025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实现毛茶产量15万吨以上,实现茶叶综合产值600亿元以上。建设精品咖啡基地,选育高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管理,对现有低端咖啡园进行标准化、设施化改造,从基地端到市场端重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力争到2025全市咖啡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达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0亿元以上。建设高端肉牛基地,重点推进肉牛良种化扩繁和饲草料均衡供给保障基地建设,创新肉牛科学养殖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肉牛饲养存栏150万头,出栏80万头,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建设高效甘蔗基地,巩固提升产业基础,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以上,产量提高到280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建设中药材基地,围绕云茯苓、林下三七、白及等特色优势品种,规划建设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强企业合作,实现医药、医研、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5.33万公顷,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提高到300亿元。建设高端水果、蔬菜基地,配套完善产地预冷、采后冷链设施和集散配送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牛油果等高端水果基地、冬早蔬菜产业基地打造,到2025年末,把果蔬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新途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6.67万公顷、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林果产业中牛油果种植面积达0.67万公顷,综合产值25亿元。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橡胶、烤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末,天然橡胶有效种植面积保持在10.53万公顷以上,农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生猪存栏达到260万头、出栏400万头,农业产值108亿元;稳住烤烟面积2.47万公顷以上。

        二、发展壮大加工和服务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做大做强茶叶、咖啡、生物药、肉牛、果蔬业5个产业加工业为重点,下大力气抓实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紧围绕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畅、产品种类多但布局分散、个体规模数量不足、质量标准参差等现状,支持农特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冷藏仓储等设施建设。支持脱贫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打通供应链条,支持服务村级农产品销售的冷链、物流、仓储等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重大跨越,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突出和放大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民族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以景迈山古茶林、茶马古道为标志的茶文化及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品质,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构建旅游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铸魂功能,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

        三、接续推进金融支持和消费帮扶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保障机制,构建银行、财政、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涉农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基本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继续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使用小额信贷财政贴息政策,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地区发展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和就业提供条件。

        加快完善脱贫地区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实施快递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统筹的农特产品包装、集中分销、质量检测、直播带货、产品溯源等渠道,宣传推介脱贫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及旅游文化,抓住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实现抱团销售、定点配送。

        专栏2    乡村特色产业帮扶项目

        种植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21.43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182项,其中经济林果317.57万亩,经济作物257.55万亩,特色蔬菜71.72万亩,中药材47.51万亩,种植业相关配套设施1788项。

        养殖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54.3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944项,其中养牛156.96万头,养羊67.74万只,养猪110.80万头,养禽395.59万羽,水产4.25万亩,其他养殖建设项目4项,养殖业相关配套设施1066项。

        加工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2.3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370项,其中农产品加工311项,帮扶车间32项,其他加工27项。

        服务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73.14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75项,其中乡村旅游或红色旅游281项,商饮服务194项。

        小额信贷贴息投入项目建设资金7.28亿元;实施产业扶持等建设项目254项。

        消费帮扶设施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1.49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63项,其中村级电商平台43项,冷链物流仓储120项。

        其他: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2亿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建设项目166项。

        第二节  稳定就业帮扶工程

        大力推进产业间、城乡间、县际、省际转移就业和创业等,全面实施稳定就业帮扶工程。统筹城乡就业服务政策体系,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加大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定向推送就业信息,提供定制化就业服务,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力度。以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等为平台,以转移就业为核心,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力争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工资性收入达12053元以上。

        一、巩固拓展就业帮扶力度和渠道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在乡村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深入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劳务品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多渠道就业创业。

        二、着力加大创业扶持和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突出抓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从本地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家中,确定一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营能力、乐于带动群众创业致富,具有领办村级产业项目能力的人才,将其作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财政资金奖补、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继续给予重点扶持。

        加大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力度,着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返乡农民工集中区域、大学生创业和电商创业基础较好的县(区)建设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以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差,就业难度大为突破口,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专栏3    稳定就业帮扶项目

        公益岗位就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61亿元;实施保洁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就业建设项目406项,公益岗位就业5.44万人次。

        外出务工就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83亿元;实施出务工人员补助等建设项目344项,外出务工就业5.58万人次。

        就业创业培训: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51亿元;实施创业培训等建设项目434项,就业创业培训13.73万人次。

        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48亿元;实施技能培训建设项目359项,职业技能培训1.49万人次。

        第三节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

        聚焦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继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50个工作目标40条稳得住措施,进一步完善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计划,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持续巩固提升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促进居民融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一、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

        结合安置区的资源环境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商贸、餐饮、运输等产业,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搬迁群众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尤其是大型安置区周边聚集,提升安置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支持建设一批带富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推动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搬迁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有产业发展的搬迁户原则上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减免认证登记费用。

        二、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帮扶

        继续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确保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1次职业技能培训、掌握1项职业技能。设立就业服务站或窗口,提供一站式就业管理服务。搭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岗位信息推送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对接。结合开展东西部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引导援助方聚焦大型安置区,援建一批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帮扶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综合交通等管理管护需求,加大生态护林员、河道监管员、环卫、绿化、安保、公共设施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向有劳动力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搬迁群众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统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具备条件的安置区,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创办网店、参与快递物流等方式实现就业,确保有劳动力和有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三、强化安置区的社区管理

        推动社会治理中心下移,实现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会条件、基层自治良性互动,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素质教育,推动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四、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搬迁群众继续享有农村权益,稳步推进迁出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搬迁群众的集体资产权益,享受迁出区耕地地力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各项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加强迁出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与服务,引导和鼓励搬迁群众以流转、合作、参股等方式,用好用活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增加流转收益。

        专栏4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项目

        就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0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5项,其中,组织化务工就业20项,公益岗位就业25

        产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7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0项,其中,产业基地建设项目33项,产业园区融入6项,帮扶车间建设1项。

        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79亿元;实施建设项目59项。

        第四节  生态经济发展工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提升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等生态扶贫工程。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生态安全、保护好生态资源。

        一、持续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落实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发挥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用,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国土增绿、农业增产、群众增收,不断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二、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

        实施木本粮油种植、木本粮油林提质增效、木本粮油良种推广等项目建设,提升产品加工水平,拓宽产品营销渠道,促进产业增销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继续推动以核桃、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

        实施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探索林药、林菌、林禽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产出效益。重点发展以林药、林下香料为主的林下种植业,以野生菌、野生药、竹笋等为主的森林资源采集业。逐步发展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全面推进绿化观赏苗木的基地化、良种化、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优势,提供优质特色经济林产品。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形成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

        专栏5   生态经济发展项目

        木本粮油产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6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1项,涉及木本粮油种植15万亩,木本粮油林提质增效1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3个。

        林下经济产业: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24亿元;实施建设项目71项,涉及林下种植6万亩,林下养殖126.41万羽,林下产品加工1项,其他2项。

        其他: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62亿元;实施生态效益保护补偿等建设项目222项。

        第五节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住房安全和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村组消防设施建设工程和其他设施建设,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一、加大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力度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和推动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同时,对有条件地区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危桥改造、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到户道路硬化工程。

        二、加大住房和农村供水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包括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围绕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最大范围内整合饮水水源,建设集中供水设施,加快推进供水设施老化提升改造,建立完善供水管护制度,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夯实发展基础。

        三、加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完善脱贫地区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同步统筹考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目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建立县、乡、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以上;二类县(思茅区)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类县(思茅区外)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1%,收集处理率达9%

        四、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建立完善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乡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信息网络水平。加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实施国家和省级行政村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库、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数字经济和智慧农业发展,快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打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信息数据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起覆盖全市,上连接省,下连接县、乡、村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发展体系。

        专栏6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进村道路硬化:投入项目建设资金57.54亿元,实施进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2254项。

        村内道路硬化: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0.45亿元,实施村内主干道硬化、串户路硬化、安防工程等建设项目1899项。

        住房安全巩固: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1.29亿元,实施民房抗震改造等建设项目294项,住房安全巩固25304户。

        农村供水保障: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6.33亿元;实施饮水安全提升保障等建设项目2518项。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投入项目建设资金50.1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4301项,其中农村厕所建设1145项,两污处理建设1192项,农村垃圾处理867项,农村庭院硬化建设125项,农村太阳能路灯建设967项,庭院改造5项。

        村组消防设施建设: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09亿元;实施消防水池等建设项目101项。

        其他设施: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3.3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594项,其中农村电力保障18项,通信保障1项,农村道路桥梁建设325项,其他250项。

        第六节  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提升乡村教育、健康、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十四五脱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一、稳定教育帮扶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关于调整优化学生资助政策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要求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技(院)校基础能力,努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推进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继续完善落实幼儿园至职业院校(含职业技工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工作体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针对4个边境县44个沿边村,结合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于2023年内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工作;配合做好教育部童语同音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计划,扎实推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工作。到2025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的县(区)占比达20%

        二、提升健康帮扶质量

        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主要政策基本总体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主要慢性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持续开展疾病分类救治、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统筹用好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政策,持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丰富文化帮扶形式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统领,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存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文化贫成果,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巩固广电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挖掘开发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工艺产品等,提高农村人口文明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加大科技帮扶力度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目标,强化科技在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乡村特色产业技术升级、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引领、乡村人才振兴科技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科技服务、乡村组织建设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村)建设六大行动,实施百团万人创建百企百村百品牌工程,聚焦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乡村特色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聚焦主体培育、科技示范引领和品质提升,培育带动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建设10个科技示范村,支撑10个绿色品牌创建,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构建形成特色更加明显、效能更加突出的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力争到2025年,全市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关键性新进展,科技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达到新水平、乡村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人才队伍实现新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乡村组织能力获得新提升。

        专栏7    乡村公共服务提升项目

        教育帮扶: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1.2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824项,其中,涉及雨露计划职业教育461项,农村幼儿园建设60项,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校舍、综合用房、活动场地等)297项,其他教育信息化等项目6项。

        健康帮扶: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1.1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97项,其中,村级卫生室巩固148项,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126项,其他健康帮扶23项。

        文化帮扶:投入项目建设资金7.08亿元;实施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文艺队等建设项目1423项。

        科技帮扶:投入项目建设资金2.45亿元;实施科技示范村创建等建设项目79项。

        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完善: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57亿元;实施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40项。

        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85亿元;实施儿童之家、残疾人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34个。

        其他:实施农村公墓等建设项目14项,投入项目建设资金0.27亿元。

        第五章  投资规模

        第一节  总投资规模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总投资概算584.53亿元,其中,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投资283.16亿元,占总投资48.44%;稳定就业帮扶工程投资6.43亿元,占总投资1.1%;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投资1.61亿元,占总投资0.28%;生态经济发展工程投资8.47亿元,占总投资1.45%;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30.17亿元,占总投资39.38%;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投资54.69亿元,占总投资9.35%

        1  规划总投资概算总表

        类别

        总投资

        (亿

        资金来源(亿元)

        衔接

        资金

        其他涉农整合资金

        县级自筹资金

        合计

        584.53

        100.91

        145.10

        22.99

        315.53

        乡村特色产业帮扶

        283.16

        69.08

        75.66

        10.86

        127.56

        稳定就业帮扶

        6.43

        0.37

        0.43

        0.33

        5.30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1.61

        0.24

        0.13

        0.002

        1.24

        生态经济发展

        8.47

        0.53

        1.46

        0.38

        6.10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30.17

        26.06

        59.70 

        10.36

        134.05

        乡村公共服务提升

        54.69

        4.63

        7.72

        1.06

        41.28

        第二节  资金筹措和各县(区)投入

        本《规划》总投资概算584.53亿元,其中,衔接资金100.91亿元,其他涉农整合资金145.10亿元,县级自筹资金22.99亿元,其他315.53亿元。

        各县(区)总投资概算:思茅区20.66亿元,宁洱县54.76亿元,墨江县74.54亿元,景东县85.94亿元,景谷县51.18亿元,镇沅县47.43亿元,江城县72.49亿元,澜沧县88.41亿元,孟连县53.71亿元,西盟县35.41亿元。

        2  各县(区)总投资概算

        类别

        总投资

        (亿元)

        资金来源(亿元)

        衔接资金

        其他涉农整合资金

        县级自筹资金

        其他

        合计

        584.53

        100.91

        145.10

        22.99

        315.53

        思茅区

        20.66

        7.51

        0

        1.41

        11.75

        宁洱县

        54.76

        3.48

        6.07

        0.12

        45.09

        墨江县

        74.54

        8.11

        27.53

        0 

        38.90

        景东县

        85.94

        7.30

        22.41

        10.17

        46.06

        景谷县

        51.18

        6.57

        13.66

        0.03

        30.92

        镇沅县

        47.43

        8.52

        23.66

        1.25

        14.00

        江城县

        72.49

        15.20

        14.02

        2.99

        40.27

        澜沧县

        88.41

        14.08

        26.93

        3.92

        43.48

        孟连县

        53.71

        24.29

        6.59

        0.42

        22.41

        西盟县

        35.41

        5.85

        4.23

        2.68

        22.65

        第三节  分年度投入

        本《规划》总投资概算584.53亿元,其中2021年投资116.28亿元,2022年投资147.83亿元,2023年投资131.84亿元,2024年投资110.63亿元,2025年投资77.95亿元。

        3  20212025分年度投资概算表

        类  别

        总投资

        (亿

        资金来源(亿元)

        衔接资金

        其他涉农整合资金

        县级自筹

        资金

        合计

        584.53

        100.91

        145.11

        22.99

        315.53

        2021

        116.28

        22.20

        36.30

        4.25

        53.53

        2022

        147.83

        28.35

        35.89

        5.23

        78.36

        2023

        131.84

        18.64

        35.87

        7.21

        70.12

        2024

        110.63

        18.22

        21.31

        3.98

        67.12

        2025

        77.95

        13.50

        15.73

        2.32

        46.40

        第六章  机制建设

        十四五时期,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同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巩固拓展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整体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严格按照国家、省级部署要求,结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保障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第一节  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动态管理机制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和工作责任。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依托全省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确保一村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方案精准帮扶,产业帮扶到村到户、就业帮扶到人,确保稳定增收,培育长效发展机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底数核实,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低收入人口的信息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和研判,充分发挥民政、教育、人社等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共用,完善自上而下主动监测和自下而上主动发现的工作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及时纳入,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帮扶。

        第二节  建立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整体提升机制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的欠发达地区包括地处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9个脱贫县(其中,边境县4个、深度贫困县2个,且9个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仍存在数量较多、经济实力薄弱的村集体组织。对欠发达地区,实行一县一规划、一村一措施,确保项目到村。在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一切政策措施,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整体提升。

        第三节  健全社会救助和综合性保障机制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依托统一的省级救助平台各级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适时互通共享信息,落实救助政策,实施帮扶救助,做到简便、快速、精准,同时防止吊高胃口,帮扶救助政策仅限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

        健全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高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率,兜住民生底线,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聚焦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残疾人群、精神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力争到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转移性收入达到1625元以上。

        第四节  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及社会帮扶机制

        坚持中央要求、上海所能、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所需的原则,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合力推动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坚持构建政府与社会帮扶的协同机制,主动服务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推进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国际减贫合作,建设好、利用好、发展好社会帮扶力量。

        一、有序推进东西部协作

        编制沪滇协作专项规划,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完善协作机制和措施,提高帮扶综合效应。继续加强与上海间的高层互访引领,深化各层面互访交流,以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经贸、教育、医疗、文旅、消费协作等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畅通经济循环,携手开创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新格局。

        二、推进机关单位定点帮扶

        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密切联系、沟通汇报和协调服务,充分利用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接续开展产业就业、扶志扶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消费帮扶等帮扶行动,保持帮扶力度不减、投入不降,切实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主动接受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帮扶项目落实落地,提升帮扶成效。完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与受帮扶地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力争每年推荐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做好中央单位挂职干部服务保障。

        推进省、市级及驻普单位帮扶工作,推动帮扶政策、资源、力量继续向重点地区聚集。进一步优化结对关系,完善定点帮扶牵头联系机制和成效评价机制,实行单位帮县、包乡、带村责任制,创新帮扶内容和方式,从政策、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帮扶地区重点支持,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对脱贫出列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持续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助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为乡村振兴提供干部人才支持。

        三、动员统筹社会力量帮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形成良好帮扶态势和氛围。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健全帮扶、激励、评价相融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动员本地区致富能手、土专家、青年、公益积极分子等,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完善企业集团帮扶机制,持续帮助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等欠发达群体,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健全和完善社会帮扶季度跟踪监测制度,为提高帮扶成效提供信息支撑。

        四、加强与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总体外交需要,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框架、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合作框架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持续开展国际减贫交流合作。依托澜沧县竹塘村云山村科技小院、西盟县班母村十四组、孟连县牛油果种植基地等全国脱贫攻坚交流示范基地,推广中国扶贫经验和做法,传递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脱贫攻坚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故事。积极探索国际减贫合作和援外工作的新办法、新机制,通过合作建设减贫示范村、互访交流、来普培训等方式,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合作。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落地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建设实施,争取中央有关部委、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资金助力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乡村振兴。

        第五节  完善项目资金和资产后续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和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机制,提升项目资金资产监督管理水平。严格贯彻落实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四统四抓的三农工作机制,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突出资金支持重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依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19号)、《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21140号),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照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坚持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分级公开公告公示制度,坚持线上线下公开相结合,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严格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项目在阳光下管理,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凡使用衔接资金、整合涉农财政资金等,设定项目产出、效益、满意度等绩效目标,开展项目建设中期、后期绩效目标评价,注重结果运用。强化项目库的建设管理,优化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项目编报基本程序,规范项目入库和动态管理,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严格执行衔接资金支撑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选择的规定,实现项目安排与资金使用无缝对接。加强项目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监测,做到乡村振兴项目库信息与行业特色产业项目库等无障碍畅通,实现共共建共用。

        二、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巩固扶贫项目资产清产确权登记、移交管护运营成果,依据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资产清查登记、管护使用、处置、运营和收益分配、资产报告和监督检查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地方和行业部门的管护责任,规范资产使用处置、运营和收益分配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考核,确保所有扶贫项目资产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能持续发挥效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对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形成的项目资产,参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要求,及时纳入现有资产管理制度框架下管理。力争到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财产性收入达到518元以上。

        第七章  政策措施

        第一节  财政投入政策

        充分发挥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级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明确和强化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责任,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调整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针对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乡村振兴重点和区域经济优势,加大政府投资对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的总体稳定,继续保障衔接资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质量,适当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并逐步提高产业发展比例,县级可统筹安排不超过30%的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及县级乡村振兴规划有关项目。

        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后,延续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政策等。继续发挥税收调节功能,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各县(区)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资金。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完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各县(区)财政要会同行业部门加强调剂资金使用管理,重点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可按规定用于偿还到期的易地扶贫搬迁债务。

        第二节  金融服务政策

        充分发挥金融在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振兴贴息贷款、乡村振兴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加大对乡村振兴信贷支持。发挥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支持中长期信贷服务,做好各县(区)农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农民合作金融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保险、担保、基金、租赁等金融资源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鼓励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选择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有条件的县(区)和乡镇,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结合各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利用量化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融资方式。探索开发新型信用类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开展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茶、咖啡商品现货交易。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研究易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影响的边缘易致贫户、易返贫户等低收入群体收益保险,促进农户收入稳定。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扩大指数保险、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覆盖面。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保险,完善森林保险。支持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小额人身意外、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普惠保险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完善多层次乡村保险服务组织体系。

        第三节  土地政策

        坚持取之于地,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落实中央土地支持衔接政策,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不触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各县(区)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县(城)村庄规划布局时,以县级层面进行统筹,预留安排不少5%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盘活搬迁村庄建设用地、腾退的农村宅基地,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工矿废弃地等低效用地。推进宅基地改革,促进宅基地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激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乡村旅游所配套的停车场、旅游驿站及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第四节  干部人才政策

        持续加大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加大市级单位和脱贫县之间干部交流任职的力度,有计划从市级单位选派懂种植养殖业、农村电商、互联网销售的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及有关乡(镇)、村挂职任职。继续实施农村义务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补助政策、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重点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实施农村管理人才,种养殖、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电商和互联网新型销售人才培训工程。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和有关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加大脱贫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实施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实施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依托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开展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脱贫地区之间干部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级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充实乡镇乡村振兴人员队伍。

        第八章  组织保障体系

        第一节  强化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三双工作机制。发挥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双组长、双办公室、双月调度三双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设立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或工作专班,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融合发展,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党政同责抓好落实。县级党委、政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乡村振兴干部力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第二节  强化部门协同

        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安排、协调指导作用,坚持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不减,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工作优先安排、政策优先落实、资金优先保障。市级行业部门强化政策供给,及时研究制定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动态帮扶的政策措施;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地向农村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倾斜。乡村振兴有关支持政策要优先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进一步做实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建设管理和使用,细化县级年度工作计划。

        第三节  强化信息管理

        落实数据共享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建立运行良好的信息平台,用好用活用足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省级统一建立的政府救助平台,实行全市数据信息常态化比对分析、筛选核实、监测预警,实现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共建共享,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市级统筹协调,根据返贫监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跟踪督办和考核工作,县(区)、乡(镇)、村(社区)承担发布返贫致贫预警和落实帮扶主体责任,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促进、健康保障、金融支持、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的工作机制。

        第四节  强化舆论宣传

        多种形式、平台和手段并用,在全市上下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宣传,阐明乡村振兴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加大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开展常态化工作,提高媒体、简报、通讯、新闻等宣传质量,宣传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强化正能量,全面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和乡村振兴的伟大画卷,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背后的制度优势,向外界讲好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减贫的生动故事,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营造团结奉献的浓厚氛围,振奋广大干群精神,鼓励社会各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第五节  强化规划实施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完善本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帮扶机制等,确保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各级行业主责部门,对纳入本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法依规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确保脱贫县(区)任务优先部署、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落实。市乡村振兴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规划组织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信息化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的重要依据。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动态调整。

        第六节  强化实绩考核

        制定各级主要领导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工作推进会,建立日常管理、季度评审以及年终考核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落地、工作落实。全市各级行业部门要对《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建立有利于推进《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将《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常态化工作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完善实绩考核,提高帮扶质量和水平。
        附件1

        2

        3

         解读链接: http://www.puershi.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_content/1001-/2022-1130004.htm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