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2017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8日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2017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365bet最新备用_bte365市山地面积占98.3%,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全市纳入群测群防网络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400处,其中:特大型灾害隐患点2处、大型灾害隐患点6处、中型灾害隐患点268处、小型灾害隐患点2124处。分类为滑坡2172处、崩塌 66处、泥石流34处,其他地质灾害1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103个乡(镇)均有分布,安排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人员3238人。2016年共发生地质灾害63起,其中:滑坡48起、崩塌9起、泥石流6起,主汛期间,因降雨突发地质灾害,引发2起滑坡,造成2死亡,1失联,1受伤,引发泥石流1起造成1死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
二、2017年地质灾害预测
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全市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正常到略偏多,雨季开始期大部分地区为正常到偏早,主汛期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但全年降水稍偏多的年景,加之近年来地震、大雨、暴风、雷雨等自然灾害增多和人为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扰动的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一)2017年气候趋势预测
1.年景预测。2017年我市大部地区年降水总量正常至略偏多,气温正常到略偏高;雨季开始期大部分地区为正常到偏早,冬春、初夏干旱较常年偏轻;主汛期全市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气温略高至偏高。2017年我市属于温度条件较好、降水稍偏多的气候年景。
2.1—4月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至偏多,景东、镇沅大部降水正常,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0%~20%。
3.5月全市大部地区降水正常至偏多,气温正常至偏低,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初夏干旱较常年偏轻。雨季开始期:全市雨季于5月上旬相继开始,其中大部分地区于5月中旬开始,与常年相比大部分地区为正常至偏早,初夏干旱较常年偏轻。
4.主汛期6~8月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0~10%。
5.秋季9~11月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0~10%,局部地区可能出现5~7天的秋季连阴雨天气。
1-12月降水:澜沧、西盟、孟连降水偏多10~20%,其余县(区)正常,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0~10%。
(二)2017年地质灾害易发区
2017年地质灾害易发期为5月中下旬—11月底。由于我市大部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和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形成了地质灾害具有雨季多发性、分布普遍性和灾害共生性的特点,在山区、台地、断陷盆地和谷地等地貌单元的交接部,滑坡、泥石流相对密集;在城镇、学校、不稳定斜坡及河(箐)入口低洼处的居民点、矿山周围、公路、河流沿线等人口密度大、垦殖水平高的区域,滑坡、泥石流呈点片、带状密集发育;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矿山及碳酸岩半裸露分布区;景谷、镇沅、景东、澜沧、宁洱、思茅、墨江等地震波及区。以上区域地质灾害或次生地质灾害较易发生。
(三)重点隐患易发区及监控区
1.易发区:景东县漫湾镇—景福—曼等—大朝山东镇高易发区;景东县安定—龙街—太忠—花山高易发区;景东县锦屏—者后易发区;景东安定—文龙—锦屏—文锦—恩乐公路扩建易发区;镇沅县按板—恩乐高易发区;镇沅县振太—勐大高易发区;镇沅县和平—者东易发区;镇沅县和平—恩乐—景谷—临沧高速公路建设开挖易发区;景谷县永平—民乐—景谷镇高易发区;景谷县边江—半坡高易发区;景谷县益智乡中易发区;景谷县勐班—思茅区云仙乡易发区;宁洱县梅子—同心易发区;宁洱县黎明乡中易发区;墨江县通关—坝溜高易发区;墨江县孟弄—联珠中易发区;墨江县团田—新安易发区;江城县曲水镇中易发区;江城县勐烈镇高易发区;江城县整董镇易发区;澜沧县文东—上允中易发区;澜沧县安康乡易发区;孟连县勐马镇中易发区;孟连县公信乡易发区;西盟县新厂—勐卡—翁嘎科高易发区;西盟县勐梭镇易发区。
2.监控区:景东县漫湾镇—林街乡—景福镇,该县西部重点监控区,景东县文龙镇—龙街乡—镇沅县恩乐镇—三章田两县东部重点监控区,镇沅县振太镇—景谷县景谷镇—威远镇(镇沅县西部和景谷县中部)重点监控区;景谷县边江—半坡该县西部重点监控区;墨江县新抚镇—宁洱县梅子镇—磨黑镇—勐先镇重点监控区;墨江县龙坝镇—雅邑镇—泗南江,该县西南部重点监控区;西盟县新厂镇—勐卡镇,该县西北部重点监控区;江城县勐烈镇及县城周边重点监控区。
(四)隐患重点预防区
景东、镇沅、澜沧、宁洱、思茅区、景谷6.6级地震波及区,全市中型(101人)以上隐患重点 个区域,间接威胁人员 人,分布情况详见附表。
(五)中小学校舍重点预防区
景东县龙街乡中学、龙街乡完小、孟连县帕亮小学;西盟县新厂镇中小学和幼儿园;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新寨小学;景谷县正兴镇新寨小学;澜沧县南甸村小学;墨江县坝溜镇中小学等地灾隐患点。
(六)公路路段重点预防区
宁洱县臭水至镇沅县恩乐、景东县芹菜塘至漫湾、曼等至高简槽公路滑坡泥石流区,清凉至花山公路滑坡区,景东安定—文龙—锦屏—文锦—恩乐公路扩建易发区;镇沅县和平—恩乐—景谷—临沧高速公路建设开挖易发区;国道323线宁洱至景谷、弥宁公路景谷至凤山至恩乐滑坡泥石流区,213国道墨江至思茅至普文高速公路段、思茅至澜沧、思茅至江城公路段滑坡、崩塌区;0538线江城至墨江、澜沧至双江公路、糯扎渡电站公路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区;思茅—澜沧—东岗—孟连—勐阿二级公路建设易发区;澜惠公路、澜西公路、孟西公路沿线滑坡、崩塌区等。
(七)矿山地质隐患重点预防区
镇沅金矿区、者东镇三章田煤矿区;墨江金矿区,景谷煤矿区,思茅大平掌铜矿区;景东县大街煤矿区、文玉铜矿区;江城县瑶家山铜矿厂矿区,孟连县芒信金矿区;西盟县翁嘎科金矿生产区;澜沧县勐宾煤矿区、上允煤矿区、澜沧老厂铅矿区、宁洱萝卜山铅锌矿区等矿山塌陷泥石流。
(八)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隐患预防区
崖羊山水电站、居甫渡水电站、龙马水电站、戈兰滩水电站、土卡河水电站、石门坎水电站、泗南江水电站、三江口水电站、长田电站、景东花山水电站、南洋河电站、热水塘电站、三岔河电站、中山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威远江水电站等电站淹没区周围滑坡、塌陷和泥石流;景谷河水库、太平河水库、云海水库、国庆水库、联合水库、墨江长林河水库、澜沧县小坝子水库、镇沅五一水库、孟连县周边水库、西盟老县城水库、澜沧县县城水库等库区周围滑坡、塌陷。
三、2017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暴雨、大风和工程活动增多),2017年防灾减灾工作依然严峻,突发性和次生地质灾害可能随时发生。各县(区)务必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界定易发区域和隐患点进行重点监测,加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依法防控、依法履责,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的要求,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做到心中有数。各乡(镇)政府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十项制度”建设要求,抓紧落实辖区地质灾害监测员的审查选配工作,确保汛期监测到位。教育部门组织做好校区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师生员工的防灾宣传教育,组织抓好防灾避险演练;水务、交运、住建、移民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做好各自系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建设项目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公路、电力、矿山建设出现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预警和治理;电力、通讯、民政、公安、军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负责做好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二)认真抓好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人员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严格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 号)文件要求,要继续集中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健全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各县(区)要对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进行不少于1次的专业知识培训,在隐患点范围开展至少1次的集中演练。在全面开展巡查的同时,要侧重于人口密集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工矿开发区、陡坡和深箐两旁聚居地的排查,对危险居住地,要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尽可能减少隐患的盲点和空白区;要督促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做到有准备,提前预防、及时避让。提高地质灾害的成功预报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的要求落实好治理、搬迁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各县(区)政府务必将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群测群防员补助配套资金及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监测管理,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专群结合,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力量,紧紧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原则,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明确责任主体单位,落实防治责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对已下达的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要督促加快实施,对已竣工的项目要及时组织验收,对已搬迁村民的原隐患地房屋,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拆除,确保安全,逐步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存量。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杜绝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鼓励社会捐助,加快推进治理工程建设和避让搬迁步伐,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地质环境条件。
(四)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强化汛期防治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极端重要,各地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前研判,不断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和地质灾害减灾预案,落实防灾监测责任人,做到汛期24小时有人值守,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评估、论证,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专业技术队伍对治理、搬迁项目提出治理、避让措施,指导治理、搬迁工作。凡在市辖区内从事重点项目、城市、集镇、乡村、学校、道路建设及移民搬迁安置和地质灾害整体搬迁等工程项目,在项目选址建设用地预审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类新办、延续、变更、转让矿山企业必须编制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各有关部门务必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备案结果作为审批建设项目和办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2016年底止全市中型(101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存量表
49附件.xls